哈斯巴根,男,蒙古族,1963年1月出生,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第四届人大代表。曾任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硕士学位授权生物学一级学科负责人;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生物科学”专业负责人、内蒙古高等学校“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现任内蒙古师范大学理工学部主任、《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蒙古文版)编委会主任兼主编、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民族植物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兼任内蒙古自治区植物学会理事长、中国植物学会理事、中国植物学会民族植物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民族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学学会生态民族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内蒙古林业科技》编委。曾先后两次入选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获得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称号和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师,2018年获得蒙古国粮农轻工部“杰出贡献者”荣誉称号。
哈斯巴根教授1985年本科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生物系并留校任教,200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并获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10月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出站。自参加工作以来长期从事植物学的教学及研究工作,承担了植物学类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本科生课程《种子植物分类学》于2008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精品课程,2010年被评为首批内蒙古自治区优质精品课程。编写出版的野外实习教材《植物标本采集》曾获自治区级优秀教材奖;主编出版了实践教学用书《内蒙古种子植物名称手册》;曾获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两次,自治区民族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两次。2013年荣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2013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4年荣获全国明德教师奖。
哈斯巴根教授在研究生教育教学方面,创新建设和发展了植物学学科(民族植物学与植物学史研究方向)和民族生态学学科。截至目前,指导硕士研究生66人、博士研究生2人。2010年被评为内蒙古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2013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在科学研究方面,创新性地发展了内蒙古民族植物学和民族生态学研究,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生物学史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3项,主持和参加其他各类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用汉、蒙、英文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2000年获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奖;曾获内蒙古师范大学科研成果一等奖;2010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哈斯巴根教授自2017年当选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大代表以来,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参加本行政区域内的各项工作,努力完成赛罕区人大办和大学西路办事处人大办布置的各项任务。
三年来,他积极征询民意,对赛罕区一府两院工作进行经常性监督,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2017年,基于其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向赛罕区人民政府提出了对呼和浩特市的景观植物予以挂牌的建议,建议应大力提升公园绿地的文化氛围,发挥景观植物的科普作用。2018年,关注了赛罕区人民政府与辖区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之间资源共享问题,参加了“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参与调研指导就业创业工作,列席了赛罕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参加了“人大代表进校园暨大学生就业创业”座谈会。2019年,关注和促进赛罕区范围内各单位之间的协作和资源共享问题。参加了大学西路办事处人大办组织的赴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包头市达茂旗希拉穆仁镇)调研,对该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参加了“农大社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会”和调研活动。2020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尽快对赛罕区部分中小学和幼儿园入口附近区域交通问题进行整治的建议。
作为一名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大代表,哈斯巴根教授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履职能力,积极参加闭会期间的各项活动,认真履行代表职责。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牢固树立“人民代表为人民”的思想,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当好选民的贴心人,注意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听取、收集选民反映的问题,把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及时集中向大会反映,把党和政府的决策、决定传达给选民,做一个称职的人大代表。